【書】沙郡年記 (A Sand County Almanac)
使休閒過程的素質有淪喪之虞的就是:運輸系統擴張了,而感知能力卻沒有相對地成長。休閒娛樂的發展不是要建造通往美麗鄉野的道路,而是要為依然可厭的人類心智培養感受力。 ---Aldo Leopold〈保育美學〉《沙郡年記》 P393 《沙郡年記》一書的寫作背景在1940年代的美國,功利保育主義已透過各種政策,實踐於美國的公有土地上,而 Leopold 本身也是林務署的一員。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有其生態循環,並非只是提供人類資源的土地,而人類也包含在這樣的生態系裡頭。於是他提出土地倫理的概念,人在社會中有必須遵循的倫理、道德規範,而相對於土地,人們仍然只是掠奪,一直到今天,與土地和諧共處這件事仍然很難達到,尤其在美國文化蔓延各大洲的情形下。 奇妙的就在於,1940年代 Leopold 對自然的思考,在21世紀的今天讀來,可說完全沒有隔閡。只是當時的 Leopold 在思想的路上可能是孤獨的,而 今天的社會中則有較多人對於生態系的失衡有所覺悟,因此環境教育也受到極大重視,然而一個觀念從被發現到普及,往往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,在普遍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無法共同進行的台灣更是如此。認知的落差如此巨大,令人惶惶不安,都市人接收環保資訊普遍,但可能瑣碎;鄉下人有著世代相傳的古老智慧,但受到現代化與工業化的誘惑而遺棄被視為「落伍」的傳統文化。人們難以親身與自然對話,普遍失去感受自然的能力,隨著世代的演替,情況將更加嚴重,現今兒童與自然的疏遠所導致的問題甚至被稱為「大自然缺失症」。而失去感受能力的人們,所追求的休閒娛樂,不外乎尋求數量、獨特以及刺激;而每個觀光區都被塑造成一個樣子。 重點仍然在「教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