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1的文章

20110828 龜丹62號 傳統焙灶的龍眼乾

圖片
因為被人家託買龍眼乾,在前天去拜訪村內使用土窯焙灶烘製龍眼乾的國川舅公,順便參觀了一下他老人家的焙灶。在我們村子裡很少見這樣規模的焙灶,應該可以說是唯一一個了,使用土窯焙灶烘龍眼乾很容易造成品質上的差異,而且費時費工,機械化之後,這樣的傳統做法就比較少見了,可以在村裡看到可真是很難得。 我們去的時候焙灶上頭剛好有正在烘的龍眼,聽他說這龍眼啊每天都要翻面一次,好讓它們均勻受熱,然後翻個四五次就大功告成了,也就是說差不多要五天才能烘好一批龍眼乾。在這五天裡面,不僅每天要翻面一次,窯裡的火還不能間斷,我想光是要顧這個柴火啊,就可以說是嘸暝嘸日了。而龍眼乾烘好之後,還得經過一次篩選,把不好的、破裂的龍眼乾挑掉,有些人甚至還要再用篩子分顆粒大小,方便分級出售,想想也真夠累人的了,無怪乎老人家不鼓勵年輕人務農,年輕人也不想務農啦。   暖烘烘的焙灶,在風雨欲來的涼濕天氣裡,讓人感覺很是舒服。不過若是平常炎熱的天氣下,在焙灶裡工作,我想應該是要汗如雨下了。

20110817 濕地生態環境監測系統SOP教育訓練班 (南區場次)

圖片
     這次去七股參加濕地生態環境監測系統SOP教育訓練班的基本課程,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想推廣濕地監測的標準作業程序。課程內容包含整個監測計畫的規劃設計與執行細節,以及講師的經驗分享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介紹三個層級的棲地監測系統,分別是地景評估、棲地快速評估、密集現地評估。    第一級的 「 地景評估 」 是比較偏向室內作業的評估方式,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結合遙測、土地利用資料等等,判斷濕地與其週遭的地景特色和土地利用,以評估濕地概況。而這個部分可使用的量化指標是LDI(地景發展強度),以高發展強度的土地利用佔濕地與緩衝區的比例來計算。第一級是屬於初步的評估,能夠在進行調查、監測前先了解濕地情況,但比較麻煩的是若濕地範圍廣大,圖資可能因經費問題而購買不易,且各種圖資屬性有所差異,非專業人員較難掌握此項工具。所幸目前政府單位亦提供不少線上圖資整合系統,例如內政部的 TGOS 和經濟部的 NGIS ,此外,如Google earth等免費線上衛星影像,也可以多加利用。     第二級是 「 棲地快速評估 」 ,顧名思義,就是快速的評估方法,不過這個方法就要實際到野外做觀察了。這個方法是拿著已經設計好的評分表,到野外用眼睛觀察濕地狀況,然後在表上做評分的動作。林幸助老師的團隊所設計的評分表分為靜水域(池塘、湖泊等)與流水域(溪流),在當天下午我們也在保育中心的週遭試做了快速評估。這個評估方法,雖然感覺很容易因為個人的主觀判斷,造成分數上的差距,但其實在當天試做的結果,一個小組裡頭,雖會有一兩個極端的分數出現,但集結眾人的分數加總平均後,其實是可以得到可信的數值的。然而如果單憑這種評估方法,確實是不適用於學術研究上面,從另一方面想,倒是可以使用於一般社區的環境資源監測上面,簡單易懂的操作方式,對社區來講是很好善加利用的,而若是要做社區濕地長期的監測,就要盡量讓同一群人做評估,來減少主觀判斷的誤差,讓不同期的資料能夠做比對分析。     第三級就是最準確但操作複雜的「密集現地評估」,從字面上來看,可以解釋為這是一個勞力密集、 技術密集、 資金密集的工作型態,這個評估法是專業的生態監測方法,需要詳細的野外監測規畫,監測內容包含環境以及生物兩大項,環境之下又有地形、水文、土壤等小項,生物更包含植物、兩棲、鳥類、爬蟲、魚類、昆蟲等等玲瑯滿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