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8的文章

20180414-15 關西渡南古道工作假期

圖片
竹苗淺山綠意 近幾年南來北往的次數多,車行過苗栗、新竹一帶,窗外滿山的青綠樹林,被我列為必得好好欣賞的美景之一,在春夏之交,翠綠山林中還會冒出一團團白色的桐花。丘陵地的開發劣勢,成為保育環境的優勢,同時也讓歷史痕跡得以保存,怪不得竹苗的步道路線,可以佔整個浪漫台三線沿線步道(含桃竹苗中四縣市)的八成。 古道前世今生 這一次來到關西,位於牛欄河與鳳山溪匯流處,主要聚落發展於這一帶面積最大的河階地上,這樣的地利,使得關西成為過去新竹山區重要的物資交換中心。而溪流兩岸的交通向來是體現先人智慧的一件事,從最早渡船,而今留有「渡船頭」的地名;後發展出木造便橋,再到石造堅固耐用的橋樑。而原本無橋可走時,在山邊開闢了步道,連接上南片至渡船頭的交通─如今稱為「渡南古道」。隨時間更迭,南山大橋帶來了便利,人們無須再多步行繞道至渡船頭才能前往關西,日久渡南古道荒廢,大自然收回了路權,姑婆芋、藤蔓草木淹沒路跡。 渡南古道重現.找路的意義 由於古道沿線在過去曾施作駁坎,在部分路段甚至是有多層梯田種植果樹,如何找到最好走的路徑須費一番工夫,所幸這些工作團隊都已經先調查好了,我們志工來此,負責分工清理步道面,開一條讓人一眼就能辨識路徑,主要的工作有清理路跡、削邊坡、作好洩水坡度。自上次在大武部落體會到什麼叫做「讓人走起來安心的寬度」,這一次削起坡來倒是得心應手,而此次又新體驗到「讓人走起來安心的高度」,學習鋸掉過低的果樹枝條,如何選擇切點、判斷腐壞的枝條、怎麼下手才能降低對樹的傷害等等。 就如在台南喜歡往山裡走那些產業道路,雖然自己覺得樂趣滿滿,但旁人眼裡大概是有點吃飽太閒的,有些路荒廢了就荒廢了吧!花那麼大力氣去清理會有人走? 確實山裡的路若常有人走,即使不特別維護,路跡仍會很清楚,你就知道對某些人來講這條路還有點意義,通往某些特別的地方、或是乘載些許兒時記憶。這條渡南古道,對當地中壯年以上的人來說,大概就有一些兒時記憶,他們自己平時會不會去走,我不知道,但至少未來可以帶人去走,旅人也好、返鄉的人也好、早晨散步的人也好,相信那會是一個讓人忘卻煩憂,走進自然、走進歷史的幽徑。 路徑串起的文化內涵 兩天的行程下來發現,關西鎮上在歷史文化的保存與應用算是活絡的,導覽內容、路線、點位的串聯,有其歷史脈絡且平易近人、深入淺出,地方運用古蹟舉辦文化活動、音樂會等也頗為頻繁。